让孔雀东北飞:辽宁高质量发展破解人才流失问题

2019-9-5 | 沈阳在线 | www.syol.net

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,技术设计院独立为一个子公司,激励措施更加灵活,技术人员不必像以前那样吃“大锅饭”,而是可以得到特殊的岗位待遇。

该集团总经理杨志忠表示,技术设计院人员的工资普遍是总部平均工资的一倍以上。待遇上去了,人才引得进,也能留得住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,高科技产业的布局,技术人才成了产业发展的一把“密钥”。

不搞人口大战,要搞人才大战

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,但是招什么样的人才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,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。

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介绍,今年年中,大连市进一步完善“5+22”人才政策及配套实施细则,发布城市发展紧缺人才开发目录,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6479人,认定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287人。

在他看来,首先要明确城市发展紧缺人才是哪些。“比如在大连,基层民生服务方面的全科医生、急救医生、护士长很缺乏,还有很多学校也缺少教师,这些也是我们的需求”。其次要精准引进人才,不盯大牌,而是盯住实际需求。“有些人才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大连,名气再大我们也不花冤枉钱”。

谭作钧提到,对于人才的引进要系统考虑,“要搞人才大战,决不搞人口大战”。大连市的人才引进目录中对不同人才设定了相应的具体要求。

不仅是大连,对于整个辽宁来说,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都是不能忽视的。作为企业管理者,苏博文表示,如今的辽宁,技术型人才生长土壤优厚,但是要做好企业、发展好一个产业,光有技术人才是不够的。在他看来,这跟东北一直以来的产业结构有关,场型人才的培养土壤远不如一些南方城市,就业机会和环境也有待优化。他说:“我们想招聘一个优秀的销售型人才,基本工资开到两万、三万,都找不到合适的人。”因此,引进人才也不能只看高级技术人才,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,都需要搭起更加完善的链条。

这一点也纳入了辽宁省人才引、育、留的新规划中。王大南表示,去年辽宁省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2516人中,有人走、有人留,走的多是互联网方面的,留下的普遍属于高端装备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业人才。

“这是辽宁当前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路线使然。”王大南说,下一步辽宁要加大引进集技术、管理、市场等专业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。培养更多懂技术、懂市场,能嫁接教授、科研人员与外部企业需求的“经纪人”。“我们要着力培养这类人才,助推辽宁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当然,这需要更多政府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。”

中国青年报·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翀 迟洪江 王晨 王林 王增强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1 2
来源:中国青年报 作者:李翀 迟洪江 王晨 王林 王增强 [编辑:沈阳在线]
网友评论
沈阳资讯
网站介绍 | 服务条款 | 网络推广 | 本网招聘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
沈阳在线 WWW.SYOL.NET
Copyright © 2014-2023 SYOL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